相關知識
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是什么?
2022-10-12 16:45
地球上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礦物等,但是人類要發展又離不開這些資源。水泥和混凝土是主要應用于建筑上的材料,其原材料也出現了短缺現象。隨著現代化工業的高速發展,資源短缺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如何既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同時又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保障,成為了現在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工業廢渣等垃圾年排放量已達幾十億噸,龐大數量的廢棄物,對環境土地等都造成了巨大影響。因此,加緊對廢棄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研究,使廢棄物成為循環經濟中的一環,從而將廢棄物納入生態平衡體系之中。循環經濟要求按照生態規律組織生產、消費和處理廢物,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建材工業是典型的基礎原料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筑材料工業又是典型的資源、能源消耗型工業,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嚴重污染。大力開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和利用,是建材行業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建設過程中或舊建筑物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多為固體,其中含有大量有利用價值的材料,資源化這些建筑垃圾,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保護生態和促進經濟發展,是建材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不可或缺。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快速增長,組成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可循環利用的組分比例不斷提高據統計,我國每年僅施工建設所產生的排出的建筑垃圾就超過億t,全國建筑垃圾總排放量達數億t。如今建筑垃圾基本上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簡單填埋,耗用大量土地、運輸費用。隨著我國耕地和環境保護等有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和實施,循環利用建筑垃圾己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和環保部門必須組織實施的產業。
發達國家己經和正在積極探索將垃圾變為一種新資源,一直發展成一個新興的大產業。據美國“新興預測委員會”和日本“科技廳”等有關專家作出的預測:在未來30年間,全球在能源、資源、農業、食品、信息技術、制造業和醫藥領域,將出現“10大新興技術”。其中有關“垃圾處理”的新興技術被列在第二位。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國家是前聯邦德國。在二戰后的重建期間,循環利用建筑垃圾不僅降低了現場清理費用,而且大大緩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環再生了約1 150萬m3廢磚集料,并用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17.5萬套住房。1997年,丹麥建筑垃圾排放量約為340萬t,約占各種垃圾總量的25%。自采用廢棄物稅收以來,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比例明顯增加。如今約有90%的建筑垃圾得到了重新循環利用。日本資源相對匱乏,因此十分重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將建筑垃圾視為“建設副產品”。從1974年起在建筑協會中設立了“建筑廢棄物再利用委員會”,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7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范》。此后相繼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拆除混凝土為主的再生工廠。
建筑垃圾的回收與再生技術包括3部分,即建(構)筑物的拆除、回收與加工。加工即將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制成能夠重新利用的建筑材料。在再生建筑垃圾裝備方面,歐、美、日等國均有成套設備,己投入生產運營多年。這些裝備可進行建筑垃圾的初分、破碎、篩分和鋼筋分離,按組份及粒度進行分類使用。
國內目前我們也已研發出了能夠再加工處理建筑垃圾的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和可移動式的建筑垃圾破碎站。兩種設備原理相同,只是安裝方式不同,前一種需要固定的場地安裝整套設備,加工環節需要將建筑垃圾集中運輸到場地進行處理;而后一種設備配有驅動裝置,可以自由驅動,在建筑垃圾場靈活進行現場加工,更為方便。如果您對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感興趣,歡迎咨詢洽談。
↑ 上一篇:國內圓錐破碎機市場發展研究方向
↓ 下一篇:機制砂能夠代替天然砂嗎?